内容提要
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是中国少有的自主型近代化城市建筑文化遗产的突出代表,具有空间分布完整、式样类型多样和建筑遗产价值典型等特征。本书基于历史、考证资料分析,并在对南通地区现存近84座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大量测绘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建筑形态学、类型学及文化解释学等相关理论及方法,探讨了建筑的形成条件、发展历程,式样的类型、特征及其成因,并对建筑形态的演变特征及演变路径进行了解析。通过对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式样的深入系统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西方建筑文化在进入中国近代中小城市过程中被吸收、被改造的本土化过程。本书可供建筑历史及理论研究者、建筑设计工作者及建筑、文物保护工作者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学习参考。 前言 近代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向中国进行武力扩张,并将带有西方烙印的近代建筑传入中国。两种异质文化的剧烈碰撞和冲突,导致原本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建造体系发生改变,并由此产生了一批具有强烈文化地域性格的“中西合璧”建筑。 作为近代时期长江下游的重要商埠和苏北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并由于清末状元张謇在南通的实业建设与城市规划,南通在这一时期兴建了大量的“中西合璧”建筑,涵盖工业、金融、贸易、文化、教育、居住、公益慈善等各个领域。历经了百年历史的沧桑,这些实业建筑以及大量本地近代民居建筑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的拆建改造,损失了许多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但尚未有断臂之痛,大部分的近代建筑遗产尚存。更为可贵的是,这批建筑多为本土建筑师建造,既融汇了西方多种建筑风格和流派,又按本地特色加以创造性发挥,形成了特定时期独具特色的建筑造型和装饰艺术形态,成为中国近代建筑中的典型样本。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和改造活动,也亟须对近代建筑遗产有系统全面的认识,为具体的保护和改造工作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本书基于历史、考证资料分析,并在对南通地区现存近84座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进行实地考察,获得大量测绘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建筑形态学、类型学及文化解释学等相关理论及方法,探讨了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形成条件,并根据南通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叉衍化的广度及深度,讨论了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自“西风东渐”——“洋体中用”——“中西融合”——“走向现代”的四个发展时期。通过对南通“一城三镇”区域范围内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分析考察,从建筑的形态趋向总结了式样的五种基本类型:洋门脸式样、石库门式样、外廊式样、大屋顶式样及集仿式样,并从文化解释学的视角对每一种式样的来源、成因进行了大胆推测,为探索中国自主型近代化城市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式样的产生、定型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范本。 在对建筑式样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对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形态的演变特征和演变路径进行了讨论,本书从建筑空间形态、实体要素及建造方式三个方面对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归纳,得出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在空间形态上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平屋向楼居发展、空间轴线逐步淡化、由通用式走向特殊式、等级伦理制度开始式微等特点;在建筑实体要素上的演变主要表现为装饰性趣味减弱、装饰品味相融合、新建筑语汇出现等特点;在建造方式上则主要表现为传统营造方式分化、新建筑技术以及新建筑材料大量运用等特点。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在演变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自下而上”的本土化演进方式,即以张謇为代表的本地士绅阶层和普通民众为主导的,以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为根基的,吸纳西方近代建筑造型特征的“折衷”表现。南通近代中西建筑文化的融合可总结为两条路径,一是以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南通传统建筑为本,吸纳西方古典建筑造型特征等建筑元素的方式;二是以西方近代建筑观念和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为本,吸纳南通传统式样建筑造型特征等建筑元素的方式。 南通所涵盖的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式样之多、种类之全在全国中小城市之中是罕见的。通过对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式样的深入系统研究,可以看到西方建筑文化在进入中国中小城市过程中被吸收、被改造的本土化过程。
目录 0引言1 0.1本书写作缘起与目的1 0.1.1背景1 0.1.2缘起2 0.2以往的研究3 0.2.1对中国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的研究3 0.2.2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式建筑研究成果9 0.2.3当前研究中的不足12 0.3相关研究对象界定13 0.3.1研究区域13 0.3.2研究分期16 0.3.3研究核心——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式样17 0.4本书的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18 0.4.1研究思路18 0.4.2研究框架19 0.4.3研究方法21 0.5本书的创新性221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产生与发展23 1.1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产生背景23 1.1.1地域自然环境23 1.1.2社会因素25 1.1.3文化因素29 1.1.4人的因素31 1.2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发展沿革45 1.2.1西风东渐(1895—1903年)46 1.2.2洋体中用(1903—1913年)49 1.2.3中西融合(1914—1921年)51 1.2.4走向现代(1922—1949年)54 1.3小结552南通近代中西方古典建筑式样比较分析56 2.1关于南通地区传统的建筑式样56 2.1.1模数化的间架制度57 2.1.2四种典型的平面布局模式58 2.1.3木造梁柱结构64 2.1.4内向封闭的立面形象68 2.1.5形意相通的细部装饰73 2.2传入南通的西方古典建筑样式75 2.2.1文艺复兴样式75 2.2.2巴洛克样式77 2.2.3帕拉第奥风格样式78 2.2.4热带殖民地样式79 2.2.5新古典主义样式80 2.2.6南通近代西式建筑语汇重要表现特征81 2.3小结853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的式样类型及其特征86 3.1洋门脸式样86 3.1.1入口洋门脸87 3.1.2洋门脸西化的进程92 3.1.3洋门脸的装饰构成94 3.1.4洋门脸的形式渊源97 3.1.5洋门脸的构图法则99 3.1.6式样成因103 3.1.7起源与分布105 3.2石库门式样107 3.2.1老式石库门住宅107 3.1.2广式里弄住宅112 3.1.3新式里弄住宅114 3.1.4式样成因116 3.3外廊式样117 3.3.1外廊建筑的本土衍变118 3.3.2三种类型及其特征119 3.3.3外廊的平面配置方式125 3.3.4外廊建筑的立面语汇126 3.3.5式样成因132 3.4大屋顶式样133 3.4.1三种基本类型133 3.4.2式样成因137 3.5集仿式样138 3.5.1三种集仿模式138 3.5.2式样成因142 3.6小结1444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形态的演变特征及路径145 4.1建筑空间形态的演变145 4.1.1平屋向楼居的发展145 4.1.2空间轴线逐步淡化147 4.1.3由通用式走向特殊式148 4.1.4等级伦理制度开始式微149 4.2建筑实体要素的演变150 4.2.1装饰性趣味减弱150 4.2.2装饰品味相融合153 4.2.3由封闭转向开放154 4.2.4新建筑语汇出现154 4.3建造方式及其演变159 4.3.1传统营造方式分化159 4.3.2新建筑技术的运用161 4.3.3新建筑材料的运用164 4.4建筑形态的演变路径168 4.4.1“自下而上”的本土化演进方式168 4.4.2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现代转型的路径170 4.4.3南通近代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两条路径172 4.5小结1745结论与展望176 5.1主要研究结论176 5.2后续研究与展望177致谢179参考文献180附录一:南通近代中西合璧建筑一览表187
附录二:图片来源1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