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避难场所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在我国各地地震灾害频发的背景下,从居民对避难场所、路径的行为选择、避难圈的空间特征等方面出发,系统探讨住区居民的避难行为规律和避难圈的空间布局,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本书是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部分研究成果,侧重基础理论探讨,图文并茂,系统阐述住区中居民选择避难场所、避难路径的空间特征、行为特征、影响要素,以及住区避难圈优良性的评价方法,建构住区避难场所布局模式和避难生活圈的划设方法,具有系统性、贴近规划前沿的特色。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安全防灾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问题2 1.3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3 1.3.1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3 1.3.2概念界定3 1.4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8 1.4.1研究目标8 1.4.2研究意义8 1.5研究方法与框架8 1.5.1研究方法8 1.5.2研究框架9 第2章避难心理、行为与空间11 2.1避难心理11 2.2避难行为13 2.2.1研究概述13 2.2.2避难行为的类型15 2.2.3避难行为的时序特征16 2.2.4避难速度17 2.3避难路径选择18 2.3.1研究概述18 2.3.2避难路径选择的心理特征19 2.3.3疏散路径选择模型20 2.4避难场所选择20 2.4.1避难场所选择的原因20 2.4.2避难场所选择的用地类型21 2.5避难场所布局22 2.5.1相关法规22 2.5.2用地指标25 2.5.3布局方法27 2.6避难圈29 2.6.1避难圈的相关概念29 2.6.2防灾生活圈30 2.6.3防灾分区与避难单元33 2.7小结35 第3章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37 3.1理论基础37 3.1.1心理学的相关理论37 3.1.2空间选址的相关理论45 3.2研究设计47 3.2.1避难场所选择的特征分析47 3.2.2避难路径选择的特征分析48 3.2.3避难圈选择的特征分析48 3.3数据采集49 3.3.1样本选择49 3.3.2问卷设计与发放52 3.3.3受访者属性53 3.4小结54 第4章居民选择避难场所的特征分析55 4.1空间特征55 4.1.1用地类型55 4.1.2有效性59 4.1.3规模与等级特征60 4.1.4位置62 4.1.5距离66 4.2行为类型71 4.2.1就近避难71 4.2.2出口滞留72 4.2.3原地不动76 4.2.4返宅行为79 4.3行为特征79 4.3.1群集性与分散性79 4.3.2向心性与离心性84 4.3.3内向性与外向性87 4.4影响居民选择避难场所的要素分析89 4.4.1空间要素89 4.4.2个体与社会要素95 4.5小结104 第5章居民选择避难路径的特征分析107 5.1空间特征107 5.1.1长度107 5.1.2集中度115 5.1.3方向性117 5.1.4绕曲性118 5.1.5拥挤性120 5.1.6连续性124 5.2行为特征125 5.2.1从众行为125 5.2.2惯性行为126 5.2.3迂回行为127 5.3影响要素分析128 5.3.1空间要素128 5.3.2个体与社会要素129 5.4小结135 第6章避难圈的空间特征与评价分析138 6.1避难圈的形成138 6.2避难圈的空间特征139 6.2.1平面构型139 6.2.2规模145 6.3避难圈的紧凑度147 6.3.1形状率147 6.3.2形状指数148 6.3.3圆形率150 6.3.4最小外接圆151 6.4避难圈重心的偏离度154 6.4.1重心的相关概念154 6.4.2偏离三角形的构建164 6.4.3偏离度分析168 6.5小结174 第7章住区避难场所布局模式建构176 7.1避难资源需求与供给理论176 7.1.1需求理论与需求曲线176 7.1.2供给理论与供给曲线180 7.1.3供需平衡点185 7.2避难场所布局的基本要求186 7.2.1位置选址186 7.2.2服务半径187 7.2.3规模与数量187 7.3避难场所的布局模式187 7.3.1中心式188 7.3.2边角式195 7.3.3带状式201 7.3.4混合式204 7.4小结210 第8章住区避难生活圈划设212 8.1避难生活圈布局的数学模型212 8.1.1假设条件212 8.1.2选址模型213 8.2避难生活圈的划设213 8.2.1基本圈形213 8.2.2服务半径与服务范围219 8.2.3等级与规模220 8.3样本小区避难圈的优化223 8.3.1优化方法223 8.3.2避难场所用地需求223 8.3.3建筑倒塌模拟224 8.3.4新辟避难场所布局230 8.3.5优化前后的指标比较236 8.4完善建议242 8.4.1避难场所应急配套设施的建设242 8.4.2高层住宅室内避难空间的设置245 8.5小结246 第9章结论与展望248 9.1主要结论248 9.2创新点250 9.3展望251 参考书目253 后记265 |
|
| ||||||
|
| ||||||
|
| ||||||
|
| ||||||